1.1 国际行业标准
CPAP呼吸机在国际上遵循一系列严格标准,以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安全与质量,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601-1-2明确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在电磁干扰(EMI)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为CPAP呼吸机的电磁兼容性能提供了重要规范;其他相关国际标准也对呼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电磁兼容性、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保障其在复杂的国际医疗环境中稳定运行
1.2 国内行业标准
我国针对CPAP呼吸机也制定了全面且严格的标准体系
在电磁兼容方面,紧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医疗环境和需求进行完善
国内标准对呼吸机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电磁辐射强度等做出明确限制,确保产品不会对国内医疗场所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同时自身也能在各类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在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国内医疗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国内标准也有着详细且针对性的要求,推动CPAP呼吸机行业在国内健康有序发展
2.1 EMC测试项目(电磁辐射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是评估CPAP呼吸机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限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精确测量呼吸机向周围空间发射的电磁能量,确保其不会对附近的其他医疗设备、电子设备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过高的电磁辐射可能干扰医疗场所中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因此严格控制电磁辐射水平至关重要
2.2 EMC测试项目(传导骚扰测试)
传导骚扰测试用于评估CPAP呼吸机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保证设备在真实使用环境中不会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而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在实际医疗场景中,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源,如电网中的谐波、附近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噪声等
通过传导骚扰测试,模拟这些干扰情况,检验呼吸机的电路设计和防护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抵御干扰,确保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为患者提供持续、准确的治疗支持
2.3 EMC测试项目(静电放电ESD)
ESD静电放电测试旨在评估CPAP呼吸机对静电放电事件的抵抗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操作中,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不可避免的,当人体或其他物体带有静电并与呼吸机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
这种瞬间的高电压脉冲可能会对呼吸机的电子元件、电路系统造成损坏,导致设备故障或功能异常。通过静电放电测试,检验呼吸机的外壳设计、接地措施以及内部电路的抗静电能力,确保设备在面对静电放电时能够正常工作,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2.4 EMC测试项目(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测试全面检验CPAP呼吸机在面对各种电磁干扰源时的性能表现,除了上述的静电放电干扰外,还包括射频辐射干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等,这些干扰可能来自医疗场所中的无线通信设备、高频手术设备、开关电源等
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测试呼吸机的抗干扰能力,评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严格的抗干扰能力测试,才能确保呼吸机在复杂的医疗电磁环境中准确、稳定地运行,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保障
2.5 测试标准依据
CPAP呼吸机的EMC测试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这些标准为测试提供了统一、科学的方法和判定依据
国际上,如IEC 60601-1-2标准,详细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方法、限值要求以及风险管理与评估流程
在国内,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国情制定的YY 9706.102-2021等标准,对呼吸机的EMC测试做出了具体规定,涵盖了从测试环境、测试设备到测试步骤和结果判定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循这些标准进行测试,能够确保不同品牌和型号的CPAP呼吸机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和医疗质量
3.1 质量与安全隐患案例
案例01:
2024年为例,瑞*迈CPAP呼吸机面罩因磁铁靠近某些医疗植入物和设备时可能破坏其功能或位置,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定为I级召回;
案例02:
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生产的特定批次设备,史密斯呼吸机因设备存在导致患者氧气过少的问题而召回
案例03:
2021年6月首次全球召回(涉及500万台设备,含泡沫降解问题叠加),飞利浦呼吸机也因“呼吸机无法操作警报”故障问题,导致大量受伤报告和死亡报告,被FDA进行I级召回
这些召回事件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凸显了行业在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的不足
3.2 EMC电磁兼容性行业痛点TOP 5
序号 |
痛点问题 |
具体表现 |
潜在风险 |
解决方案/改进方向 |
1 |
射频干扰(RFI)敏感度 |
无线设备(Wi-Fi、蓝牙、手机)干扰导致呼吸机误报警或停机 |
患者缺氧风险,尤其在家庭或医院复杂电磁环境中 |
优化屏蔽设计,增加滤波器,严格预测试 |
2 |
电源线传导发射超标 |
呼吸机开关电源产生高频噪声,传导至电网,影响其他设备(如心电图机) |
医院多设备协同使用时可能引发系统故障 |
改进电源电路设计,使用低噪声DC-DC转换器 |
3 |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差 |
用户触摸面板或接口时静电导致系统重启或死机 |
紧急情况下操作中断威胁患者安全 |
加强接口防护(TVS二极管),提升软件容错机制 |
4 |
辐射发射(RE)超标 |
呼吸机内部高频电路(如电机驱动)辐射电磁波,干扰附近敏感设备(如助听器) |
可能违反FCC/CE认证标准,导致产品召回 |
优化PCB布局,采用金属屏蔽罩,降低时钟频率 |
5 |
快速瞬变脉冲群(EFT)抗扰度不足 |
电网波动(如医疗设备启停)引发呼吸机程序错误 |
误触发“故障警报”,增加维护成本 |
增强电源输入端的瞬态抑制(如压敏电阻) |
备注:
CPAP呼吸机需满足IEC 60601-1-2(医疗设备EMC标准)、FCC Part 15(美国)、EN 55011(欧盟)
4.1 优化PCB布局
优化PCB布局是提升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PCB布局能够有效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在布局时,将敏感电路与干扰源进行隔离,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将控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对电磁干扰较为敏感的部分与功率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干扰源分开布局,通过物理距离的隔离减少干扰的耦合。同时,优化电路走线,缩短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辐射。合理规划电源线和地线的布局,采用多层PCB板,增加电源层和地层,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电磁干扰水平,提升呼吸机的电磁兼容性
4.2 增加屏蔽措施
增加屏蔽措施是防止CPAP呼吸机内部电磁干扰泄漏和外部电磁干扰侵入的有效手段。在呼吸机的外壳设计中,采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对内部电路进行全方位的屏蔽。金属屏蔽外壳能够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将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模块,也可以采用局部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屏蔽罩将其包裹起来,进一步增强屏蔽效果。此外,在屏蔽设计中,要确保屏蔽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缝隙、孔洞等泄漏点,保证屏蔽效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呼吸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
4.3 滤波电路设计
滤波电路设计是改善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在电源输入输出端、信号传输线路等位置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
在电源输入端,使用电源滤波器,滤除电网中的谐波、浪涌等干扰信号,保证输入电源的纯净,减少对呼吸机内部电路的影响。在信号传输线路上,根据信号的频率特性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干扰信号,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此外,还可以采用π型滤波器、LC滤波器等组合形式,提高滤波效果,进一步降低电磁干扰对呼吸机性能的影响,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4.4 接地系统改进
改进接地系统是提高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接地能够为电磁干扰提供低阻抗的泄放路径,减少干扰在设备内部的积累和传播。优化接地布局,确保呼吸机内部各个电路模块都有良好的接地连接,采用多点接地、分层接地等方式,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可靠性。同时,确保接地导线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承载可能出现的大电流,避免接地导线过热或熔断。此外,要注意接地系统与其他电路的隔离,防止接地回路产生的干扰对其他电路造成影响。通过改进接地系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提高呼吸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
4.5.1 AC电源接口EMC及可靠性设计
AC 电源接口:用于连接外部220V交流输入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2R600L |
GDT |
电源接口 |
浪涌,防雷(户外产品,关注续流问题) |
2RXXXL |
14D561K/14D511K |
MOV |
电源接口 |
浪涌,防雷 |
14D |
CMZ/CML |
EMI 共模抑制器 |
电源接口 |
共模抑制 |
SMD |
4.5.2 12V/24V DC电源接口EMC及可靠性设计
DC 电源接口:用于连接外部 12V/24V DC电源输入, 支持离线使用(如患者移动时)。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2R090L |
GDT |
电源接口 |
浪涌,防雷(户外产品,关注续流问题) |
2RXXXL |
20D820K |
MOV |
电源接口 |
浪涌,防雷 |
20D |
CMZ7060A-701T |
EMI 共模抑制器 |
电源接口 |
共模抑制 |
7060 |
SMBJ15CA/SMBJ28CA |
TVS |
电源接口 |
浪涌,抛负载 |
SMB |
4.5.3 GPIO/ UART/ I2C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GPIO 接口(通用输入输出):用于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等外设,支持自定义编程控制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5V0D3B |
ESD |
GPIO接口 |
浪涌、静电 |
SOD323 |
PBZ1608A102Z0T |
磁珠 |
GPIO接口 |
消除高频干扰 |
1608 |
4.5.4 MCU驱动BLDC电机模块
MCU接口: MCU 控制 BLDC(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涉及多种类型的接口,常见的有 PWM 输出接口、霍尔传感器输入接口等;
引脚定义:MCU会输出 6 路 PWM 信号,用于控制三相桥的上下桥臂;另外会有 3 路输入接口接入霍尔传感器信号,以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实现正确的换向。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3V3D8B |
ESD |
MCU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1006 |
ESD5V0D3B |
ESD |
MCU接口 |
浪涌、静电 |
SOD323 |
4.5.5 SPI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SPI 接口: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存储芯片、显示屏等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0524P |
ESD |
SPI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2510 |
4.5.6 USB 3.0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USB 3.0 接口:
USB 3.0 接口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广泛应用于机器与外部存储设备、传感器等的连接。其高速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Gbps,能快速传输大量数据,如机器视觉图像数据;具备即插即用特性,方便用户随时连接和更换设备,提高机器使用的便捷性,在各类机器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0524P |
ESD |
USB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2510 |
ESDLC5V0D8B |
ESD |
USB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1006 |
SMF6.5CA |
TVS |
USB接口 |
浪涌,抛负载 |
SOD123FL |
4.5.7 存储接口EMC及可靠性设计
SD卡 插槽:用于扩展存储容量,存放系统文件或数据 TF卡 插槽:部分小型开发板使用 TF 卡作为存储介质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0524P |
ESD |
SD卡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2510 |
ESDLC5V0D3B |
ESD |
SD卡接口 |
浪涌、静电 |
SOD323 |
SMF5.0CA |
TVS |
SD卡接口 |
浪涌、抛负载 |
SOD123FL |
4.5.8 以太网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以太网 接口:
支持有线网络连接;以太网接口为机器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远程控制和数据交互。通过以太网,机器可实时上传工作数据至云端,接受远程指令,实现智能化远程操作;其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甚至更高,满足机器在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对高速、稳定数据传输的需求。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3R090L |
GDT |
以太网接口 |
浪涌 |
3RXXXL |
ESDLC3V3D3B |
ESD |
以太网接口 |
浪涌、静电 |
SOD323 |
CGM产品简介与原理
CGM-持续性血糖检测管理仪器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是一种能够持续监测人体血糖水平的医疗设备;它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从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与传统的指尖采血式血糖监测方法相比,CGM具有实时、连续、无痛等优势,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血糖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CGM的工作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酶电化学原理,生物传感器中的酶与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与体内葡萄糖浓度相关。具体来说,传感器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会将葡萄糖氧化,产生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的大小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信号处理与传输:产生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如蓝牙)发送到接收设备,如智能手机、专用接收器等。接收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血糖值,并以图表、数字等形式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电路工作原理图展示与解读
典型的CGM产品电路工作原理图,包括传感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无线传输电路、电源电路等主要部分。
传感器电路负责将葡萄糖浓度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使其能够被后续电路处理;无线传输电路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EMC标准概述
EMC即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不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EMC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IEC60601-1-2,规定了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对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自身骚扰抑制的要求;该标准涵盖了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等多个方面的测试要求和限值。
欧盟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相关标准:针对电信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要求,确保CGM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合规性
ETSI的一些标准对设备的射频发射和抗扰度有严格规定,以保证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稳定工作且不干扰其他通信设备。
国内标准
注册分类: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07 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二级类目:动态血糖 / 葡萄糖监测设备),执行植入式传感器及有源医疗设备的双重监管
国家标准:GB9706.102- 2021《医用电气设备 第1- 2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该标准基于国际标准IEC60601-1-2转化而来,结合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规定了医用电气设备包括CGM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行业标准:参考行业指南(如《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重点关注校准算法、信号稳定性、报警阈值及电磁兼容性(YY0505 系列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3.1 信号干扰问题
表现形式: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如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附近、电子通信基站附近等,CGM产品可能受到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导致血糖监测数据不准确或波动异常。例如,在使用手机通话时,如果手机与CGM设备距离过近,可能会对CGM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使显示的血糖值出现偏差
原因分析:
CGM产品的信号传输频率与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源的频率相近,容易产生共振或信号叠加,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此外,产品内部的电路设计不合理,如屏蔽措施不完善、信号线路布局不当等,也会增加信号受干扰的风险
3.3 传感器故障问题
表现形式:
设备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出现死机、卡顿现象,导致用户无法正常操作设备查看血糖数据;数据存储和传输错误,如血糖数据丢失、传输不完整或传输延迟等
原因分析:
软件编程中的漏洞、兼容性问题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缺陷都可能导致软件系统故障
例如,软件在处理大量血糖数据时,由于算法效率低下,可能导致内存占用过高,从而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的情况
另外,软件与不同型号的接收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3.5 抗静电能力不足问题
表现形式:
在人体产生静电的情况下,如在干燥环境中穿着化纤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当接触CGM设备时,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如显示屏闪烁、数据错误、设备重启等
原因分析:
产品的外壳和内部电路的抗静电设计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如静电屏蔽、接地设计不合理等。当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击穿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具体测试项目
A.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或物体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的情况,测试设备在受到静电冲击时的性能。例如,通过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的方式,对设备的外壳、接口等部位施加一定电压的静电放电,观察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是否出现数据错误、死机等异常现象
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将设备置于射频电磁场环境中,测试设备对射频干扰的抵抗能力。在测试过程中,逐渐增加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观察设备的血糖监测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数据显示是否准确
C.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向设备的电源端口、信号端口等注入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设备在短时间内承受脉冲干扰的能力。检查设备在脉冲干扰下是否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会出现误动作或损坏
D.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模拟雷击、电气开关操作等产生的浪涌冲击,对设备的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施加浪涌电压和电流,测试设备抵御浪涌冲击的能力。观察设备在浪涌冲击后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内部电路是否受到损坏
E. 传导骚扰测试:测量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方式向外部发射的电磁骚扰信号,确保其发射水平在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内,避免对其他设备的电源和信号线路产生
F. 辐射骚扰测试:测试设备通过空间辐射方式向周围环境发射的电磁骚扰信号,评估设备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辐射干扰
5.1 硬件设计优化
电路布局优化:
合理规划电路板上的电路布局,将敏感电路和易产生干扰的电路分开布局,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例如,将传感器电路与无线传输电路隔开,避免无线传输信号对传感器信号的干扰。同时,优化信号线路的走向,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的引入
屏蔽设计:
采用金属屏蔽外壳或屏蔽罩对设备内部的电路进行屏蔽,阻挡外部电磁干扰进入设备内部,同时防止设备内部的电磁干扰泄漏到外部环境。例如,在设备外壳内部添加一层金属屏蔽层,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以提高屏蔽效果。对于内部的关键电路模块,也可以使用屏蔽罩进行单独屏蔽
滤波电路设计:
在电源输入端口和信号传输线路上添加滤波电路,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滤除不必要的高频或低频干扰信号,保证电源和信号的纯净度。例如,在电源线上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有效抑制电源线上的传导干扰
5.1.1 锂电池ESD保护
锂电池接口: 纽扣锂电池标称电压为3V,放电终止电压为2V,电压输出平稳,适合精密仪器使用。年容量衰减率不超过2%,长期存放无需频繁更换。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于微型电子设备中。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5V0D8BH |
ESD |
电源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1006 |
5.1.2 CGM Sensor ESD保护
CGM Sensor 接口: 工作电极的电势是相对于参比电极设定的,目的是驱动葡萄糖在酶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 通常被控制在 +0.4V~+0.8V ;参比电极维持工作电极的稳定电势,其电势相对稳定(在生理环境下约为 +0.197V~+0.222V );对电极提供电子回路,平衡电荷。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ESD5V0D8BH/ESDLC5V0D8B |
ESD |
Sensor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1006 |
5.1.3 Bluetooth天线ESD保护
Bluetooth天线: 蓝牙天线是蓝牙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电磁波能量的关键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蓝牙模块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出去,同时也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供蓝牙模块处理,以实现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蓝牙模块一般采用 3.3V 电压供电。
型号 |
器件类型 |
使用位置 |
作用 |
封装 |
NRESDTLC5V0D8B |
ESD |
电源接口 |
浪涌、静电 |
DFN1006 |
5.2 软件算法改进
抗干扰算法:
在设备的软件系统中加入抗干扰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并去除干扰信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例如,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血糖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因电磁干扰产生的噪声信号,使显示的血糖值更加真实可靠
数据校验与纠错:
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校验和纠错算法,如CRC(循环冗余校验)算法、海明码纠错算法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当数据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检测并进行纠错,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医疗事故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内容 |
IEC 60601-1:2005+AMD2:2020 |
医疗电气设备 - 第 1 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含 2020 年修订) |
覆盖设备电气安全(如漏电流≤0.5mA)、机械强度(如1.5 米跌落测试)、环境适应性(温度范围 10-40℃)等核心要求,新增对软件作为医疗设备(SaMD)的风险管理要求,明确设备需通过 YY/T0648 |
IEC 60601-1-2:2014+AMD1:2020 |
医疗电气设备 - 第 1-2 部分:电磁兼容性(EMC)(含 2020 年修订) |
规定设备需通过静电放电(±8kV 接触放电)、射频场抗扰度(10 V/m@80-2700 MHz)等测试,新增对家用医疗环境(如蓝牙通信设备)的EMC豁免条款,要求设备标签标注 "与无线设备保持至少30cm距离 |
IEC 60601-2-66:2019 |
医疗电气设备 - 第 2-66 部分:助听器和听力辅助系统的特殊安全要求 |
针对助听器的专用安全标准,修正电压范围至1.6-4.5V,跌落测试高度调整为1.0米,新增对可充电电池的过热保护要求,规定骨导振动器的机械耦合强度需通过ISO389-3 标准验证 |
ISO 13485:2016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 用于法规的要求 |
要求制造商建立从设计到售后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包括供应商审核(如芯片供应商需符合ISO9001)、变更控制(如软件升级需重新验证)、不良事件报告(如耳鸣掩蔽器声输出异常需 48 小时内上报),认证需通过第三方审核iso.org。 |
ISO 14971:2019 |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 - 应用指南 |
强制要求对设备使用风险(如电刺激过载导致的神经损伤)进行FMEA分析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内容 |
ISO 8253-1:2010 |
声学 - 测听方法 - 第 1 部分:纯音气导和骨导测听 |
规定听力计频率精度±1%(如2000Hz 误差≤20Hz),声压级校准需使用TDH-50P耳机配合HA-1 型仿真耳,骨导振动器需通过ISO389-3标准的机械耦合测试,掩蔽噪声需符合 ANSI S3.44-1996的等效连续A声级要求 |
ISO 8253-3:2022 |
声学 - 测听方法 - 第 3 部分:言语测听 |
新增对多语言测试材料(如中文普通话、西班牙语)的语音平衡要求,规定测试信号需通过IEC61672-1 的频率加权(A计权),言语识别率测试需在信噪比+10dB条件下进行,测试结果需与ISO7029的参考数据库比 |
IEC 60645-1:2017 |
电声学 - 测听设备 - 第 1 部分:纯音和言语测听设备 |
整合原IEC60645-1(纯音)和IEC60645-2(言语)标准,要求设备谐波失真≤3%(125-8000Hz),频率响应范围覆盖125-12000Hz,言语测听模块需通过ISO8253-3的测试材料验证,新增对AI算法辅助测听的验证流程 |
IEC 60645-5:2004 |
电声学 - 测听设备 - 第 5 部分:听觉声阻抗测量仪器 |
规定声导抗测试设备的探头音频率(226 Hz/1000Hz)、压力范围(-400至+ 200daPa),中耳肌肉反射测试需符合ISO1996-1的环境噪声限值,设备需通过 YY/T0761的校准验证,新增对无线传输数据的加密要求 |
IEC 60118-16:2022 |
电声学 - 助听器 - 第 16 部分:助听器功能的定义和验证 |
针对智能助听器的降噪、反馈抑制等功能,规定降噪效果需通过反相法测试(SNR改善≥1dB),手动/自动程序切换响应时间≤200ms,多通道处理需符合ISO21748 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填补国内助听器功能检测的标准空白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1.3 地区标准
欧盟CE认证(MDR法规)
分类规则:助听器、听力计属IIa类,神经刺激设备可能归为IIb或III类,需符合MDR Annex I的通用安全与性能要求(GSPR)
技术文档:包括风险管理报告、临床数据(如残余抑制试验结果)、标签与说明书(含CE标志及UDI码)
美国FDA认证
510(k) 路径:非植入式耳鸣设备(如掩蔽器)需通过等效性对比,证明与已上市产品(如ANSIS3.44-1996标准设备)实质等同accessdata.fda.gov
De Novo路径:创新设备(如Lenire)需提交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如 THI 评分改善率≥58.6%)
其他地区
日本 PSE 认证:需符合 JISC60601-1-2电磁兼容要求,及JIST0601-2-70的听力设备性能标准
澳大利亚TGA认证:遵循 AS/NZS 60601系列标准,并通过TGA登记注册
2.1 标准的电子部份电磁兼容EMC内容
电磁兼容性(EMC)指设备在共享电磁环境时,能相互兼容并执行各自功能的状态
在医院环境中,耳鸣耳聋综合诊疗设备需要与众多仪器仪表、电网等设备共同工作,不能因彼此的电磁发射导致功能降低或性能受损,同时也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这对于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04 设备I/O接口及EMC解决方案
目录Contents
一 国际及国内行业标准解读
二 EMC测试相关要求
三 流式细胞仪行业痛点剖析
四 电路设计EMC解决方案
1. 1 国际行业标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EN12885:1999标准《生物技术.细胞裂解仪性能标准》
ASTM E3133-18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性能验证(ISO 20391, ASTM E3133)
临床诊断标准化(CLSI, ICCS/ESCCA)
校准与质量控制(FDA, EU IVDR)
1.2 国内行业标准
流式细胞仪制定行业标准如YY/T0588-2017,规定了流式细胞仪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对单细胞或其他非生物颗粒膜表面以及内部的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特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有分选功能的流式细胞仪)的仪器,国家药监局(NMPA)、ISO 或 CLSI 官方文件
EMC测试项目概述
EMC测试包含多个关键项目,旨在确保流式细胞仪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且不产生过多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发射测试:
检测仪器工作时向外界发射的电磁能量,包括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
传导发射测试:
仪器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传导的干扰
辐射发射:
关注仪器以电磁波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的干扰
抗扰度测试: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仪器对静电放电的抵抗能力,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仪器承受电路中快速瞬变脉冲干扰的性能,这些测试项目全方位考量流式细胞仪的电磁兼容性
2.2 具体指标与参数要求
辐射发射测试:
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仪器的辐射发射强度必须低于规定限值,像在30MHz-1GHz频段,辐射发射电场强度可能要求不超过某一微伏每米数值,以避免对周围无线通信设备、其他医疗仪器等造成干扰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要求仪器在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的不同等级下
接触放电±4kV
空气放电±8kV
3.1 电磁干扰影响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流式细胞仪周围存在各种电磁干扰源,如医院中的其他医疗设备(如MRI、CT等)、通信基站信号、电力设备等
这些干扰可能导致仪器检测信号失真,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影响医生的诊断和科研实验结论而且,电磁干扰还可能使仪器的电子元件受损,缩短仪器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4.1 接地技术优化
采用混合接地方式,结合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优点。对于低频信号部分,采用单点接地,将电路和设备中需接地的点都接到被定义的只有一个物理点为接地参考点的点上,减少地环路干扰,提高电路稳定性。对于高频信号部分,通过旁路电容与接地平面相连接,降低接地阻抗,减少高频驻波影响。当流通信号波长低于0.05λ时采用单点接地,接地线长度达到0.05λ以上的就采用多点接地,根据流式细胞仪电路中不同频率信号特点,灵活选择接地方式,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4.2 屏蔽技术应用
针对电场屏蔽,在仪器内部电位不同物体间加入金属屏蔽层,如在信号传输线路周围布置金属屏蔽网,减少干扰源对信号线路的感应。屏蔽层选用导电良好的导体,保证有足够强度并良好接地,可有效增大干扰源与被感应物的距离,减小分布电容,让被感应物贴近接地板,增大其对地电容,从而降低电场干扰
对于磁场屏蔽,采用高导磁率、有一定厚度的材料制作屏蔽体,将仪器中的磁性元件或易受磁场干扰的部件包围起来,利用屏蔽体对磁通的磁分路作用,削弱屏蔽体内部的磁场,减少磁场干扰对仪器电路的影响
4.3 滤波电路设计
在电源输入输出端设计滤波电路,使用共模电感、差模电感、电容等元件组合
共模电感可抑制共模干扰,即产生于电网与零线之间的干扰;差模电感用于抑制差模干扰,也就是叠加在线路电压正弦波上的干扰
通过合理选择电感、电容的参数,如电感的电感量、电容的电容量,使滤波电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对不同类型的干扰具有良好的衰减特性,有效过滤掉电源中的电压降落、失电、频率偏移、电气噪声、浪涌、谐波失真和瞬变等干扰,为流式细胞仪的电路提供稳定、纯净的电源,保障仪器正常工作
一 电动床行业国际与国内标准剖析
二 EMC测试要求详解
三 行业痛点聚焦
四 EMC创新解决方案
1.1 国际行业标准解读
家用电动床
IEC 6033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IEC 60335-2-109《家用电动床的特殊要求》
家用电动床安全标准( UL 60601-1 / UL 962)
电动医疗床
IEC 60601-1《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IEC 60601-2-52《医用病床的特殊要求》
欧盟(CE认证)EMC指令(2014/30/EU)
美国(FDA & UL认证)
FDA 21 CFR Part 890
医疗床需通过FDA注册(Class I或II类医疗器械)
1.2 国内行业标准情况
国家标准智能床《GB/T 45231 - 2025》
GB 4706.1 & GB 4706.108 家用电动床国家标准
等效IEC60335
GB 9706.1 医疗电气设备安全(等效IEC60601-1)
CCC认证
部分电动床可能需强制认证(视具体功能而定)
2.1 辐射骚扰测试内容
家用电动床 & 消费类电子设备
CISPR 11(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
CISPR 14-1(家用电器)
CISPR 32(多媒体设备,替代CISPR 13/22)
EN 55032(欧盟,等效CISPR 32)
FCC Part 15 Subpart B/C(美国)
电动医疗床
IEC 60601-1-2(医疗设备EMC标准,引用CISPR 11)
EN 60601-1-2(欧盟医疗设备EMC)
2.2 辐射骚扰测试限值要求
标准 |
设备类别 |
频率范围 |
限值(dBμV/m) |
测试距离 |
CISPR 11 |
工业/科学/医疗(Class A) |
30 MHz~230 MHz |
QP: 40 |
10m / 3m* |
|
|
230 MHz~1 GHz |
QP: 47 |
230 MHz ~ 1 GHz |
CISPR 32 |
家用(Class B) |
30 MHz~230 MHz |
QP: 30 |
3m |
|
|
230 MHz~1 GHz |
QP: 37 |
|
FCC Part 15 |
Class B(家用) |
30 MHz~88 MHz |
40.0 |
3m |
|
|
88 MHz~216 MHz |
43.5 |
|
|
|
216 MHz~960 MHz |
46.0 |
|
IEC60601-1-2 |
医疗设备 |
30MHz~6 GHz |
参考CISPR 11 Class B |
3m |
注: CISPR 11允许10m测试,但3m更常见(限值需换算:10m限值 = 3m限值 + 10dB) QP=准峰值,AV=平均值,FCC通常用峰值(Peak)检测 |
2.3 传导骚扰详细测试内容
主要检测电动床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途径向电网或其他设备传输的电磁干扰
比如:电动床的开关电源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干扰,可能通过电源线传导至电网,影响其他电器
测试标准:
CISPR 14 - 1、EN 55014 - 1等,国内对应GB 4343.1
家用电动床 & 消费类电子设备
CISPR 11(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
CISPR 14-1(家用电器)
CISPR 32(多媒体设备)
EN 55014-1(欧盟,等效CISPR 14-1)
FCC Part 15 Subpart B(美国)
电动医疗床
IEC 60601-1-2(医疗设备EMC标准,引用CISPR 11)
EN 60601-1-2(欧盟医疗设备EMC)
2.4 传导骚扰详细限值要求
频率范围 |
CISPR 11/CISPR 14-1 限值(dBμV) |
FCC Part 15 限值(dBμV) |
150 kHz ~ 500 kHz |
QP: 79, AV: 66 |
QP: 66 ~ 56* |
500 kHz ~ 5 MHz |
QP: 73, AV: 60 |
QP: 56 |
5 MHz ~ 30 MHz |
QP: 73, AV: 60 |
QP: 60 |
注:FCC限值分Class A(工业)和Class B(家用),Class B更严格
医疗设备通常参考CISPR 11 Class B
特殊标准有些差异
2.5 ESD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设备类型 |
ESD测试标准 |
备注 |
家用电动床 |
IEC 61000-4-2 / EN 61000-4-2 |
通用电子设备标准(CE认证适用) |
电动医疗床 |
IEC 60601-1-2 |
医疗设备专用,比通用标准更严格 |
出口美国市场 |
ANSI C63.16(参考IEC 61000-4-2) |
FCC认证可能额外要求 |
家用电动床(IEC 61000-4-2)
测试项目 |
测试电压 |
测试次数 |
判定标准 |
接触放电 |
±4 kV(金属部件) |
10次/极性 |
功能短暂异常可接受(B级) |
空气放电 |
±8 kV(绝缘表面) |
10次/极性 |
不允许损坏(D级不合格) |
电动医疗床(IEC 60601-1-2)
测试项目 |
测试电压 |
测试次数 |
判定标准 |
接触放电 |
±6 kV(金属部件) |
10次/极性 |
不允许功能中断(A/B级) |
空气放电 |
±8 kV(绝缘表面) |
10次/极性 |
生命支持设备需±2kV余量 |
2.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家用电动床(IEC 61000-4-4)
测试端口 |
测试电压(kV) |
脉冲重复频率(kHz) |
测试时间 |
判定标准 |
电源端口 |
±1 kV / ±2 kV |
5 kHz / 100 kHz |
每极性60s |
B级可接受 |
信号/控制端口 |
±0.5 kV / ±1 kV |
5 kHz / 100 kHz |
每极性60s |
B级可接受 |
电动医疗床(IEC 60601-1-2)
测试端口 |
测试电压(kV) |
脉冲重复频率(kHz) |
判定标准 |
电源端口 |
±2 kV |
5 kHz |
A级必须满足 |
信号端口 |
±1 kV |
5 kHz |
A级必须满足 |
注:
A级:设备正常工作,无性能下降(医疗设备必须满足)
B级:短暂异常后自动恢复(家用电动床可接受)
一. 行业标准解读
二. EMC测试相关要求
三. CPAP呼吸机行业痛点
四. 电路设计EMC解决方案
---------------------------------------------------------------------------------------------------------------------------------------
1.1 国际行业标准
CPAP呼吸机在国际上遵循一系列严格标准,以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安全与质量,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601-1-2明确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在电磁干扰(EMI)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为CPAP呼吸机的电磁兼容性能提供了重要规范;其他相关国际标准也对呼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电磁兼容性、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保障其在复杂的国际医疗环境中稳定运行
1.2 国内行业标准
我国针对CPAP呼吸机也制定了全面且严格的标准体系,在电磁兼容方面,紧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医疗环境和需求进行完善;国内标准对呼吸机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电磁辐射强度等做出明确限制,确保产品不会对国内医疗场所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同时自身也能在各类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在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国内医疗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国内标准也有着详细且针对性的要求,推动CPAP呼吸机行业在国内健康有序发展
2.1 EMC测试项目(电磁辐射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是评估CPAP呼吸机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限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精确测量呼吸机向周围空间发射的电磁能量,确保其不会对附近的其他医疗设备、电子设备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过高的电磁辐射可能干扰医疗场所中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因此严格控制电磁辐射水平至关重要
2.2 EMC测试项目(传导骚扰测试)
传导骚扰测试用于评估CPAP呼吸机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保证设备在真实使用环境中不会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而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在实际医疗场景中,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源,如电网中的谐波、附近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噪声等
通过传导骚扰测试,模拟这些干扰情况,检验呼吸机的电路设计和防护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抵御干扰,确保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为患者提供持续、准确的治疗支持
2.3 EMC测试项目(静电放电ESD)
ESD静电放电测试旨在评估CPAP呼吸机对静电放电事件的抵抗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操作中,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不可避免的,当人体或其他物体带有静电并与呼吸机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
这种瞬间的高电压脉冲可能会对呼吸机的电子元件、电路系统造成损坏,导致设备故障或功能异常。通过静电放电测试,检验呼吸机的外壳设计、接地措施以及内部电路的抗静电能力,确保设备在面对静电放电时能够正常工作,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2.4 EMC测试项目(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测试全面检验CPAP呼吸机在面对各种电磁干扰源时的性能表现,除了上述的静电放电干扰外,还包括射频辐射干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等,这些干扰可能来自医疗场所中的无线通信设备、高频手术设备、开关电源等
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测试呼吸机的抗干扰能力,评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严格的抗干扰能力测试,才能确保呼吸机在复杂的医疗电磁环境中准确、稳定地运行,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保障
2.5 测试标准依据
CPAP呼吸机的EMC测试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这些标准为测试提供了统一、科学的方法和判定依据
国际上,如IEC 60601-1-2标准,详细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方法、限值要求以及风险管理与评估流程
在国内,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国情制定的YY 9706.102-2021等标准,对呼吸机的EMC测试做出了具体规定,涵盖了从测试环境、测试设备到测试步骤和结果判定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循这些标准进行测试,能够确保不同品牌和型号的CPAP呼吸机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和医疗质量
—————————————————————————————————————————————————————————————
3.1 质量与安全隐患案例
案例01:
2024年为例,瑞*迈CPAP呼吸机面罩因磁铁靠近某些医疗植入物和设备时可能破坏其功能或位置,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定为I级召回;
案例02:
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生产的特定批次设备,史密斯呼吸机因设备存在导致患者氧气过少的问题而召回
案例03:
2021年6月首次全球召回(涉及500万台设备,含泡沫降解问题叠加),飞利浦呼吸机也因“呼吸机无法操作警报”故障问题,导致大量受伤报告和死亡报告,被FDA进行I级召回
这些召回事件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凸显了行业在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的不足
—————————————————————————————————————————————————————————————
4.1 优化PCB布局
优化PCB布局是提升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PCB布局能够有效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在布局时,将敏感电路与干扰源进行隔离,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将控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对电磁干扰较为敏感的部分与功率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干扰源分开布局,通过物理距离的隔离减少干扰的耦合。同时,优化电路走线,缩短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辐射。合理规划电源线和地线的布局,采用多层PCB板,增加电源层和地层,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电磁干扰水平,提升呼吸机的电磁兼容性
4.2 增加屏蔽措施
增加屏蔽措施是防止CPAP呼吸机内部电磁干扰泄漏和外部电磁干扰侵入的有效手段。在呼吸机的外壳设计中,采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对内部电路进行全方位的屏蔽。金属屏蔽外壳能够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将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模块,也可以采用局部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屏蔽罩将其包裹起来,进一步增强屏蔽效果。此外,在屏蔽设计中,要确保屏蔽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缝隙、孔洞等泄漏点,保证屏蔽效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呼吸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
4.3 滤波电路设计
滤波电路设计是改善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在电源输入输出端、信号传输线路等位置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
在电源输入端,使用电源滤波器,滤除电网中的谐波、浪涌等干扰信号,保证输入电源的纯净,减少对呼吸机内部电路的影响。在信号传输线路上,根据信号的频率特性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干扰信号,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此外,还可以采用π型滤波器、LC滤波器等组合形式,提高滤波效果,进一步降低电磁干扰对呼吸机性能的影响,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4.4 接地系统改进
改进接地系统是提高CPAP呼吸机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接地能够为电磁干扰提供低阻抗的泄放路径,减少干扰在设备内部的积累和传播。优化接地布局,确保呼吸机内部各个电路模块都有良好的接地连接,采用多点接地、分层接地等方式,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可靠性。同时,确保接地导线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承载可能出现的大电流,避免接地导线过热或熔断。此外,要注意接地系统与其他电路的隔离,防止接地回路产生的干扰对其他电路造成影响。通过改进接地系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提高呼吸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
目录
一、行业标准解读 I 二、EMC测试相关要求 I 三、行业痛点剖析 I 四、电路设计解决方案
一、行业标准解读
国际上针对医疗分子分析仪的电磁兼容标准主要有IEC 60601- 1- 2,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医疗器械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要在合理范围内抑制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对周围电磁环境的低干扰性
EN55011标准,其针对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进行了规范,严格规定了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的限值,确保医疗分子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国内医疗分子分析设备需同时满足安全性(IEC 60601-1/GB 9706.1)电磁兼容性(IEC 60601-1-2/GB 9706.1-2)质量管理(ISO 13485/YY/T 0287)
二、EMC测试相关要求
传导发射测试:
测试医疗分子分析仪通过电源线或其他导体传导到外部的干扰,频率范围一般在150kHz至30MHz; 通过此测试,能有效评估设备对电网及相连设备的影响程度,确保其不会对公共电网或其他设备造成传导性的电磁干扰
辐射发射测试:
主要测量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测试频率在30MHz到1GHz之间,以此判断设备是否会干扰周围的其他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避免在医疗环境中因电磁波辐射导致设备间的相互干扰
ESD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模拟日常生活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静电放电现象,对医疗分子分析仪进行测试,保证设备在遭受静电冲击时仍能正常工作,防止静电导致设备故障或数据错误
CE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测试:
评估设备在受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时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设备在复杂的射频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不会因射频干扰而出现功能异常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
检验设备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抵抗能力,模拟电路中可能出现的快速脉冲干扰,保证设备在这种突发干扰下仍能准确运行,保障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三、电磁兼容行业痛点剖析
医疗分子分析仪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受到周围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断
例如:附近的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仪、CT机等工作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可能会使分子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也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影响,在医院病房等设备密集区域,分子分析仪的电磁干扰可能干扰到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EMC在成本层面:
为了满足严格的EMC标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改进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包括采用高品质的屏蔽材料、优化电路设计等,这无疑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层面:
要实现良好的电磁兼容设计,需要专业的电磁兼容工程师和先进的测试设备,然而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稀缺,测试设备昂贵,这对许多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限制了行业整体的技术提升速度
四、EMC电路设计解决方案
屏蔽设计
采用金属外壳进行屏蔽,金属外壳能够有效阻挡内部电磁干扰向外辐射,同时也能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设备内部
例如:使用铝合金材质的外壳,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能在保证设备结构稳固的同时,实现高效的电磁屏蔽
在电路板上添加屏蔽层
例如:在PCB板的顶层和底层铺设铜箔作为屏蔽层,并通过过孔将其与接地层相连,形成完整的屏蔽结构,减少电路板上电路之间的电磁干扰
滤波设计
在电源输入端口添加电源滤波器,可有效抑制电源线上的传导干扰,去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和杂波,为设备提供纯净的电源,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在信号线上使用信号滤波器,根据信号的频率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滤除信号传输过程中混入的干扰信号,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接地设计
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的接地电阻足够小,使电磁能量能够顺利导入大地
例如: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将所有需要接地的部分连接到同一个接地点,避免接地环路产生,减少接地干扰;多层电路板,合理规划接地层,将不同功能模块的接地分开,避免相互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USB-Type-C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以太网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HDMI接口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CAN总线控制模块解决方案
RS485通讯模块解决方案
GPIO/ UART/ I2C接口 EMC及热插拔可靠性设计
详细设计文档,请点击下载
一 牙科设备相关标准
二 国际和国内标准对EMC相关要求
三 牙科设备行业电子部分痛点
四 EMC的设计规划及解决思路
五 牙科设备的EMC解决经典方案
--------------------------------------------------------------------------------------------------------------------------------------------------------
一 牙科设备相关标准
ISO 23402- 1:202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项关于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使用的便携式口腔设备标准,适用于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使用的便携式口腔设备,涵盖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辐射安全等安全要求,以及设备性能、精度、稳定性等功能要求
IEC 80601- 2- 60:2019 EN/FR是关于医疗电气设备的国际标准
第2部分60专门针对牙科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特定要求,对设备的安全结构、易接近的保险开关、接地措施、隔离电压、绝缘、电气间隙等方面作出规定,还明确了设备的基本性能,如输出功率、精度、稳定性、消毒能力等
IEC 60601-1-2 医用电气设备第 1-2部分 :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并列标准 :电磁 兼容要求和试验的修正案,在美国,2023 年 12 月 17 日生效, 在欧盟,2024 年 3 月 19 日生效
WS/T 118 - 1999为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为医疗器械的分类与代码提供了统一标准,方便行业内的管理与交流
2022年发布的一系列医械国标
GB/T 36917.3 - 2022牙科学技工室用刃具第3部分:铣床用硬质合金刃具
GB/T 36917.4 - 2022牙科学技工室用刃具第4部分:技工室用微型硬质合金刃具等,针对牙科设备的不同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GB 9706.260-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0部分:牙科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虽不是专门的 EMC 标准,但对牙科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有相关要求,例如采用高导电性和高磁导率的屏蔽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以提升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屏蔽效果
二 国际和国内标准对EMC相关要求
在 IEC 61000 系列标准中,IEC 61000-6-3与 ISO 23402-1 标准的关系较为密切
适用环境相近:
ISO 23402-1 规定了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中便携式口腔设备的一般要求,而 IEC 61000-6-3 是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的发射标准,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与住宅、商业等环境有一定相似性,都属于相对普通的电磁环境,不像工业环境那样存在高强度的电磁干扰;便携式口腔设备在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中使用时,其电磁发射需要符合类似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的相关标准要求,以避免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保障设备兼容性:
IEC 61000-6-3 标准旨在确保电气和电子设备在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使用时,其电磁发射不会对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ISO 23402-1 标准所涉及的便携式口腔设备作为电子设备,在非永久性医疗环境中也需要与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如照明设备、小型电器等)和谐共处,遵守类似的电磁发射限制,以保障整个环境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兼容性
YY9706.102-2021 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EC60601-1-2,于 2023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医疗器械电磁兼容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
电磁干扰EMI:传导发射CE和RE辐射发射测试根据医疗产品的分组和分类适用于不同的限值,产品分组和分类按照 GB 4824-2019《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 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执行,分为 1 组、2 组、A 类、B 类。其中,A 类适用于工业环境,B 类适用于家用或对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场所
电磁抗扰度(EMS):对于“生命支持式”医疗产品和“非生命支持式”医疗产品,射频传导抗扰度和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等级有所不同,“生命支持式” 产品要求的测试等级通常要高于 “非生命支持式” 产品
三 牙科设备行业电子部分痛点
牙科设备对精度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子部分需要不断升级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在口腔种植手术中,设备需要更精准的定位和操作控制,这对电子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挑战
精准定位与操作控制的核心需求:
亚毫米级定位精度: 基于锥形束 CT(CBCT)的导航系统可实时匹配术前规划与术中骨组织位置,动态调整钻头路径
动态稳定性控制:手术过程中需抵抗手部抖动、组织反作用力等干扰,保持操作轨迹的稳定性
多模态协同操作:设备需支持钻削、铣削、激光切割等多种操作模式,并与 irrigation(冲洗)、止血等辅助功能联动,确保操作连贯性
电磁发射(EMI)超标导致自身或周边设备干扰
原理:设备内部高频元件(如电机、电源、处理器)工作时会辐射电磁噪声(如射频干扰、谐波)
案例:
牙科手持电机的电刷换向产生高频脉冲噪声,若未有效滤波,可能耦合到显示屏的驱动电路,导致像素信号紊乱,出现闪烁或花屏,功率模块(如开关电源)的 EMI 未被抑制,通过电源线传导至控制系统,干扰 MCU 的逻辑信号,引发显示错误(如数据读取错误)
电磁抗扰度(EMS)不足导致自身敏感
原理: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如医院内其他设备的射频信号、电网波动)缺乏抗扰能力。
案例:
邻近的牙科 CT 或激光设备工作时产生强电磁场,若显示屏的驱动芯片未做抗扰设计(如未加屏蔽罩或去耦电容),可能导致显示控制器误动作
电网中的浪涌或谐波(如手术室大功率设备启停)通过电源线侵入,使显示屏的电源模块输出不稳定,引发显示异常
电磁环境兼容性设计缺陷
原理:
设备内部各模块布局不合理,导致电磁耦合(如导线交叉干扰、接地环路)
案例:
显示屏的排线与电机驱动线平行布线,形成寄生电容耦合,电机高速运转时的脉冲信号串扰至显示信号,造成图像闪烁
接地系统设计不良(如数字地与模拟地混接),导致高频噪声通过地线回流至显示屏电路,干扰显示驱动芯片的基准电压
电子元件老化与 EMC 性能退化的恶性循环
电容失效:
电解电容老化后 ESR(等效串联电阻)增大,滤波能力下降,电源纹波加剧,可能引发显示屏供电不稳
屏蔽层腐蚀:
金属屏蔽罩或导电胶条老化后,电磁屏蔽效能降低,外部干扰更易侵入电路
接插件松动:
连接器接触不良导致接地阻抗增大,共模噪声抑制能力减弱,引发信号完整性问题(如显示数据传输错误)
EMC 问题加速元件老化
过热加剧老化:
EMI 滤波不足可能导致电路中感性元件(如电感)发热增加,加速周边元件(如电阻、芯片)的热老化
电应力损伤:
持续的电磁干扰可能使芯片长期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如频繁复位、逻辑错误),导致内部晶体管磨损,缩短寿命
散热问题与EMC的耦合效应
散热不良引发 EMC 性能恶化
元件温升导致参数漂移:高温下,电容容量、电阻阻值可能偏离标称值,导致滤波电路失效(如 RC 滤波器截止频率偏移),EMI 抑制能力下降
热变形引发结构屏蔽失效
塑料外壳受热变形后,屏蔽接缝间隙增大(如超过 λ/20,λ 为干扰波长),电磁泄漏增加
EMC 设计影响散热路径
屏蔽罩限制散热:全金属屏蔽可能阻碍空气流动,若未设计散热孔或热传导路径,导致元件在高温下工作,形成 “散热差→EMC 恶化→更易故障” 的循环
接地与散热共路径:不合理的接地设计(如通过散热片接地)可能使热噪声混入地线,加剧电磁干扰
详细内容,请下载PDF文档!
根据 USB2.0 标准,符合 USB 的电源应当在 4.75V 至 5.25V 之间并提供至少为 0.5A 的连续电流。
但是,仍可能发生一些故障,容易损坏未采取保护措施的下游电子线路。典型的故障包括:感应式尖峰电压、连接到高电压充电器上(用户操作失误)、连接到供电质量遭受污染的电源。虽然典型的计算器电源的电压控制在 5V +/- 5% ,但这并不意味着 USB 端口的电压不会超过 5.25V 。感应发生的电压尖峰值可以超过 8V ,并损坏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外设。尖峰电压现象发生在电源总线上存在一定的电感且电流发生了快速变化的情况下。电流的快速改变可能来自于外设热插拔、内部系统关机、或其它内部供电波动现象。电感可能是在设计上采用了磁性部件而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电缆较长以及其它电源总线组成部件所引发。电源总线的电感值越大,在外设内产生的尖峰电压现象就越严重。简言之,USB 设备可能承受超过 5V 的电压,并应当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保护措施。
附件:音特电子医疗设备USB2.0接口保护方案
USB3.0 —— 也被认为是 SuperSpeedUSB——为那些与 PC 或音频/高频设备相连接的各种设备提供了一个标准接口。新的USB 3.0在保持与 USB 2.0的兼容性的同时,还提供了下面的几项增强功能:
极大提高了带宽——高达5Gbps 全双工(USB2.0则为480Mbps 半双工)
实现了更好的电源管理
能够使主机为器件提供更多的功率,从而实现 USB——充电电池、LED 照明和迷你风扇等应用。
能够使主机更快地识别器件
新的协议使得数据处理的效率更高
附件:音特电子医疗设备USB3.0电路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