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电感EMI的应用场景知识要点分享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5-08-14 浏览次数:151次
分享:

1. 5G 基站电源中共模电感需要满足哪些特殊参数要求?​

答:

高频响应与低寄生电容:需在 100MHz 以上频段保持高阻抗(如 1000Ω 以上),寄生电容需<10pF 以避免高频信号泄漏

高饱和电流满足基站电源大电流需求(如 10A 以上),磁芯材料优选纳米晶或铁硅铝以平衡饱和特性与高频损耗、

宽温度范围工作温度需覆盖 - 40℃~+85℃,部分户外基站要求 - 55℃~+105℃,并通过高温老化测试(如 125℃/1000 小时)

高耐压与绝缘强度输入输出间需承受 1500Vrms/60s 耐压测试,绝缘电阻≥100MΩ(500VDC)

2. 新能源汽车 OBC(车载充电机)用共模电感的振动测试标准是什么?​

答:

测试标准依据 GB/T 40432-202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需通过以下振动测试

正弦振动频率 10Hz-200Hz,加速度 5g,各方向持续 3 小时,验证焊点及磁芯稳定性

随机振动频率 20Hz-2000Hz,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0.5g²/Hz,总均方根值 10g,持续 12 小时,模拟车辆行驶工

3. 工业 PLC 设备中共模电感如何应对宽电压输入(85-265VAC)的需求?

答:

磁芯材料优化采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500mT)的铁氧体(如 PC40)或纳米晶磁芯,避免在85V 低输入时磁芯饱和

绕组设计分段绕制将绕组分为多段,减少层间电压应力,提升耐压能力(如 265VAC 输入时绝缘等级需达 B 级)

线径计算根据输入电压范围调整导线截面积,确保在 265VAC 时绕组温升≤40K

动态补偿:并联 RC 吸收电路(如 100Ω/0.1μF),抑制宽电压切换时的瞬态尖峰干扰

4. 医疗监护仪中共模电感的漏电流和绝缘强度需满足哪些标准?

答:

漏电流要求BF 型设备正常状态漏电流≤10μA,单一故障状态≤50μA;CF 型设备需通过心脏电流专项测试,漏电流限值更严格 

外壳漏电流所有类型设备均需≤500μA

绝缘强度绝缘电阻患者连接部分10MΩ(500VDC),非患者部分≥5MΩ

耐压测试输入输出间施加 4kVrms/60s,漏电流≤10mA,无击穿或闪络

5. 智能家居设备的共模电感如何平衡成本与EMC性能?​

答:

材料替代屏蔽层采用铝带替代铜带,成本降低 30%-50%,但需接受高频屏蔽效能下降 10dB 左右

磁芯选择低成本锰锌铁氧体(如 PC30)替代纳米晶,牺牲部分高频性能但满足 CISPR25 Class 5 传导限值

结构优化紧凑封装采用 1206/0805 贴片封装,减少 PCB 空间占用,同时通过磁芯形状优化(如 E 型)降低漏感

共享设计一电感兼容多种接口(如 USB/HDMI),通过调整绕组匝数适配不同信号速率,降低开模成本

6. 光伏逆变器的共模电感在高湿度环境下的绝缘电阻保持要求是什么?

答:

标准依据遵循 IEC 61215《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高湿度测试条件为 85℃/85% RH/1000 小时

绝缘电阻要求初始值输入输出间绝缘电阻≥100MΩ(500VDC)

湿度老化后绝缘电阻需保持≥10MΩ,且无绝缘材料吸水导致的膨胀或开裂

防护措施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如 UL94V-0 等级),并在磁芯表面涂覆防潮涂层(如派瑞林),提升抗凝露能力

7. 轨道交通用共模电感的冲击测试加速度要求是多少?

答:

测试标准依据 IEC 6137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需通过以下冲击测试

半正弦波冲击加速度 50g(纵向)、30g(横向 / 垂直),脉冲持续时间 11ms,各方向冲击 3 次
后峰锯齿波冲击加速度 30g,脉冲持续时间 6ms,验证机械结构抗松动能力

失效判据冲击后电感量变化<15%,引脚焊点无裂纹,磁芯无碎裂

8. 军用设备中共模电感的温度范围通常要求达到多少?

答:

通用标准:遵循 MIL-STD-810H,工作温度需覆盖 - 55℃~+125℃,存储温度 - 65℃~+150℃

极端环境高寒地区:采用耐低温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 Tg≤-60℃),并优化绕组绕制张力,避免低温脆化断裂

高温环境:磁芯选用居里温度≥250℃的铁氧体(如 TDK H5C6),绕组使用聚酰亚胺漆包线(耐 220℃)

温度循环测试:需通过 - 55℃~+125℃/100 次循环,电感量变化<10%

9. 物联网传感器的共模电感如何实现超低功耗设计?

答:磁芯材料选择采用高初始磁导率(μi≥2000的铁氧体(如 TDK PC50)降低低频段(10kHz 以下)的励磁电流

绕组优化多股绞合线使用 0.05mm×32 股利兹线,减少 10MHz 以上趋肤效应损耗,交流电阻降低 40%

自谐振频率提升通过绕组间距调整,将自谐振频率(SRF)提升至 500MHz 以上,避免在传感器工作频段(如 2.4GHz)产生谐振

动态功耗管理:在非通信时段切换至低功耗模式,通过外部控制信号断开电感绕组,进一步降低静态功耗

10. 快充充电器中共模电感如何应对高频开关(>1MHz)的干扰抑制?

答:

磁芯材料优先选用纳米晶(如 Hitachi Finemet)或铁硅铝(Sendust)磁芯,在 1MHz 以上频段保持高磁导率(μi≥1000)和低损耗(如 1MHz/200mT 时 Pcv≤500mW/cm³

绕组设计双线并绕采用 0.3mm×2 股漆包线并绕,减少邻近效应导致的电流分布不均,提升高频阻抗分段绕制将绕组分为 4 段,每段间插入绝缘层,降低层间寄生电容至 5pF 以下

辅助电路在电感两端并联 TVS 二极管(如 SMBJ15A),箝位高频开关尖峰(如 1MHz/100V 尖峰),保护后端电路

 

功率电感的具体细分品类-音特电子

热门新闻
EMI共模电感使用与匹配10个技巧
2025-08-18
​问1. 如何通过共模电感与Y电容的组合优化10MHz以上的干扰抑制? 答:共模电感在低频至中高频(如 1MHz 以下)通过高共模阻抗抑制干扰,但高频(10MHz 以上)会因寄生电容(绕组间、绕组与磁芯间)导致阻抗下降,抑制效果减弱。Y电容(通常为陶瓷电容,如MLCC)具有低等效串联电阻(ESR)和寄生电感(ESL),可在高频段提供低阻抗通路,将共模干扰分流至地优化方式: 容值选择:
安装与布局细节​之EMI电感事项
2025-08-15
1. 共模电感与 X 电容之间的最佳距离是多少?为何?​ 答: 共模电感与 X 电容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建议控制在3-5cm以内,原因在于共模电感主要抑制共模干扰,X 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二者需协同构成 EMI 滤波器 若距离过远,引线间的寄生电感会增大,导致高频段(如 100MHz 以上)滤波网络的阻抗匹配被破坏,干扰信号可能通过寄生参数 “绕开” 滤波器
EMI电感材料与结构选型知识要点分享
2025-08-10
要点1. MnZn 铁氧体与 NiZn 铁氧体的共模电感在30MHz频率下的阻抗差异有多大? 答:MnZn铁氧体的磁导率可达到5,000,   但在频率为20kHz 时磁导率就可能开始下降,在30MHz 频率下,其磁导率已经下降较多,阻抗相对较低   NiZn 铁氧体初始磁导率低(100MHz)下保持磁导率不变,在 30MHz 时能保持一定的磁导率,所以阻抗相对较高。但具